- 【药品名称】:
- 注射用生长抑素
- 【药品编码】:
- Y00000015293
- 【适 应 症】:
-严重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并发急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胰、胆和肠瘘的辅助治疗。
-胰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治疗。
- 【药品规格】:
- 3mg
- 【用法用量】:
药物冻干粉须在使用前用生理盐水溶解。
本品采用静脉给药,通过慢速冲击注射(3至5分钟)250微克或以每小时250微克的速度连续滴注(约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每小时3.5微克)给药。
对于连续滴注给药,须用1支3毫克的本品配制足够使用12小时的药液,溶剂既可以是生理盐水,也可以是5%的葡萄糖溶液,输液量应调节为每小时250微克,并建议使用输液注射器。
-对严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建议首先缓慢静脉注射250微克本品,作为负荷剂量,而后立即进行每小时250微克的静脉点滴给药。当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至5分钟时,应重新静脉注射250微克本品,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
当止住大出血后(一般在12至24小时内),治疗应继续48至72小时,以防止再次出血。对于上述病例,通常的治疗时间是120小时。
-对胰瘘、胆瘘、肠瘘的辅助治疗:
应采用每小时250微克的速度静脉连续点滴给药,直到瘘管闭合(2至20天),这种治疗可作为全胃肠外营养的辅助措施。当瘘管闭合后,本品静脉点滴应继续进行1至3天,而后逐渐停药,以防反跳作用。
-对胰腺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手术开始时,作为辅助治疗,以每小时250微克速度点滴本品;手术后,持续点滴给药5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治疗:
对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以每小时100至500微克的速度静脉点滴本品同时配合胰岛素治疗,3小时内可缓解酮症酸中毒,4小时内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用药后产生恶心、眩晕、脸红等反应。
当滴注本品的速度高于每分钟50微克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现象。本品上市后报告了以下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低血糖伴有意识丧失和心悸、血压升高伴有意识水平下降。鉴于这些反应是由不确定数量的使用者自发报告,因此无法准确评估其发生频率或是确定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
上市后经验:
注射用生长抑素监测到以下不良反应/事件(这些不良反应/事件来自于无法确定样本量的自发报告,难以准确估计其发生频率):胃肠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干呕。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瘙痒、出汗、多汗。
心血管系统损害:心悸、潮红、心动过缓、血压升高。
神经系统损害:头晕、眩晕、头痛。
呼吸系统损害: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代谢和营养障碍:低血糖反应、低血糖、血糖降低、血糖升高、高血糖、低血糖昏迷。
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乏力、高热。
免疫疾病与感染:过敏样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用药部位损害:局部麻木、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
- 【禁忌】:
已证实对于本品过敏的患者,不得使用此药。
孕妇不得使用本品,除非无其它安全替代措施。
- 【注意事项】:
1. 由于本品抑制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治疗初期会引起短暂的血糖水平下降。更应注意的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后,每隔3至4小时应测试一次血糖浓度。尽可能避免同时摄入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糖类。如果必须给予,应同时给予胰岛素。
2.因肿瘤性或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胰瘘或肠瘘需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3.上市后监测到注射用生长抑素有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
4.溶解于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后,室温24小时内稳定。出于微生物考虑,复溶或稀释后应立即使用。
5.本品应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存放条件】:
- 遮光,密闭,在25℃以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