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
【药品名称】: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
【药品编码】:
Y00000015254
【适 应 症】:

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

【药品规格】:
54IU/9.0mg/1.0ml/瓶。
【用法用量】:

用于促儿童生长的剂量因人而异,推荐剂量为0.2mg/kg/次,每周给药1次,皮下注射(上臂、大腿或腹部脐周)。
[用药须知]
本品可以在接受医护人员专业指导后自行注射。如果本品贮藏不当或被冻结时,请不要使用。每次取药后,请将剩余药品及时放回冰箱冷藏。本品开封后,在每周用药1次的情况下最多可连续使用8周共计9次,请
严格按照要求注射和保存。
注射前:

请使用与本品匹配的电子笔式注射器(型号:DZ-IC)进行注射。药品的安装、使用及保存,请严格按照电子笔式注射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注射前请您遵循医护人员指导的消毒程序,对药瓶的胶塞及患者的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注射:
本品应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腹部:避开以肚脐为圆心的直径为三厘米的圆选择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应相距2厘米以上;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大腿:大腿外侧中部;
医护人员建议的其它注射部位。
推注药品时要缓慢,注射完毕应将针头在皮下停留不少于6秒,以确保药品完全注射入体内。
注射后:
每次注射后,请您小心处置使用过的针头,以免被针头意外刺伤。

【不良反应】:

在国内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共有291例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使用了本品。Ⅱ期临床试验有63例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使用了本品。在Ⅱ期临床试验中:
十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10%):
在用药初期,少数患者或许会有一过性外周水肿现象发生,如眼睑、手脚水肿。
在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或许会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为单纯性总T4降低,有时伴有TSH增高。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1%~10%,含1%):关节肿痛。
Ⅲ期临床试验有228例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使用了本品。在Ⅲ期临床试验中:
十分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0%):
在用药初期,少数患者或许会有一过性外周水肿现象发生,如眼睑、手脚水肿。
在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或许会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为单纯性总T4降低,有时伴有TSH增高。
偶见药物不良反应(0.1%~1%,含0.1%):
极少数患者或许会有注射部位反应、一过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胰岛素升高。
以上在本品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发生,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建议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必要时给予甲状腺素的补充,及时进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纠正,以避免影响生长激素的疗效。

上市后应用经验:
在上市后开展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治疗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懂IV期临床试验中,2000多例儿童生长激素缺乏患者使用了本品。除上述Ⅱ、Ⅲ 期临床试验已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外,IV
期临床试验还观察到如下表所示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定义为:十分常见(≥10%)、常见(≥1%,<10%)、偶 见(≥0.1%,<1%)、罕 见(≥0.01%,≤0.1%)、十分罕见(<0.01%)。

【禁忌】:

在心脏直视手术、腹部手术、多发性意外创伤、急性呼吸衰竭或类似情况下的急性危重病患者不应接受本品治疗。
禁用于存在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患者。任何已有的肿瘤疾病应为非活动状态,且相应的治疗应在开始生长激素治疗前完成。如果证据表明有肿瘤复发风险应停止生长激素治疗。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可能是垂体瘤(或其他罕见的脑肿瘤)存在的早期征象,因此在治疗前应排除存在此类肿瘤。
生长激素不应该用于任何存在潜在颅内肿瘤进展或复发的患者。
对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或本品辅料过敏者禁用。
禁用于急性增生性或严重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骨骺已完全闭合后禁用于促生长治疗。

【注意事项】:

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明确诊断的病人。

据国外文献报道,

急性危重疾病:有报道显示,因以下几种原因,如心脏直视手术、腹部手术、多发性意外创伤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或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经生长激素治疗后死亡率增加。两项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有以上疾病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成人患者(n=522),与安慰剂组相比,生长激素治疗(5.3-8mg/日)的死亡率显著增加(42%vs.19%)。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持续应用批准剂量的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因此,对于急性危重疾病患者持续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潜在获益和风险需要评估。
.肿瘤:尚没有证据表明,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或成人中新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在肿瘤或恶性疾病已完全治愈的患者中,生长激素治疗与复发率增加无关。
据报道,在因原发性肿瘤接受过脑部/头部放射治疗,且随后出现生长激素缺乏症并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童年癌症幸存者中,罹患继发性肿瘤的风险增加。颅内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为最常见的继发性肿瘤。在成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未知。所有继发于颅内肿瘤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者,在生长激素治疗时,需常规监测肿瘤的进展或复发。
因罕见基因变异导致身材矮小的儿童发生肿瘤的风险增加,医生应充分权衡这些患者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风险和受益。如果已开始生长激素治疗,应注意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

对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先前存在的痣,应密切监测其生长情况或潜在的恶性变化。
·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生长激素治疗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尤其是使用高剂量时,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高血糖。此前未被诊断的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可能会在本品治疗期间出现。患者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那些具有糖尿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并密切监测1型或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患者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此类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能需要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
·治疗期间血糖高于10mmol/L,则需要胰岛素治疗。如果用150IU/日以上胰岛素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应停用本品。
.良性颅内高压治疗中若出现严重或复

【存放条件】:
本品于2~8℃避光,密闭保存和运输,谨防冻结。 建议贮藏时不要将本品放置在冰箱门架内,以避免开启冰箱门时导致药品受到振荡;也不要将本品放置在贴近冰箱内壁或接近冰箱冷冻室的地方,以避免冻结。本品需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首次开启后,可在2~8°C保存 8周,或在 25℃及以下保存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