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名称】:
- 荧光素钠注射液
- 【药品编码】:
- Y00000013567
- 【适 应 症】:
适用于诊断性眼底和虹膜血管的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 【药品规格】:
- 以荧光素计算,5ml:0.5g(10%)。
- 【用法用量】:
在使用前,以肉眼对本品进行检查,注意有无颗粒物和变色。仅当溶液澄清且不含颗粒物时方可使用此溶液。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要在注射器内将本品与其它药液混合或稀释。在注射药液以前和以后要冲洗静脉注射套管,避免与注射针头不配套。
在小心避免药液外渗的情况下,将药瓶内或事先装在注射器内的药液快速地(通常建议每秒注射1毫升)注入肘前静脉内。将装好荧光素钠的注射器连接于透明导管和23号头皮静脉针。将针头扎入静脉,回抽病人的血液进入注射器内,此时套管内有一小空气泡将病人的血液与荧光素钠分开。在室内灯光下,缓慢地将血液注回静脉内,同时观察针尖上的皮肤,如果针尖不在静脉内,就会看到病人的血将皮肤隆起,应在荧光素注入前停止继续注射。如果肯定针尖在静脉内,关掉室灯,将荧光素钠完全注入。在注射本品后7至14秒钟,用标准的设备观察,可发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呈现荧光。
如采用高度敏感成像系统(比如:扫描激光检眼镜),可将剂量从5ml降至2ml。
-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按各个系统器官分类如下。根据现有数据无法估计其发生率。
此外,皮肤颜色可能变黄,但通常可在6-12小时内消失。尿液也可能表现为亮黄色,但可在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过敏症状和体征已有发生。已报道有全身荨麻疹和瘙痒、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已报道有死亡的罕见病例。
- 【禁忌】: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禁止鞘内或动脉注射。
- 【注意事项】:
1、荧光素钠可能会诱发严重的不耐受反应。这些反应通常难以预测,更多发生于既往荧光素钠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除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如食物或药物诱发的荨麻疹、哮喘、湿疹和过敏性鼻炎)、或有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应权衡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收益与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致命的结局)。
2、皮试对于荧光素严重不耐受反应的预测作用有限。即使皮试阴性也有可能发生荧光素不耐受反应,应当详细了解病史来做出判断是否进行皮试。倘若疑似过敏,可在静脉给药前进行皮试,即在皮内注射本品0.05毫升并在注射后30-60分钟观察结果。
3、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多药物合并治疗(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需要考虑血管造影的受益风险比。如果患者被认定有发生超敏反应的风险,但必须做荧光素血管造影,造影过程中需要有急救人员在场。
4、血管造影之前,医生需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心肺疾病、过敏反应或伴随药物等。
5、如存在荧光素钠引起超敏反应的风险,则要求:
·应当在具有紧急救护条件的医疗场所给予荧光素钠,应具备经心肺复苏培训的医护人员以及适当的救护设备和仪器。应及时为患者搭建第二条静脉通路,用于恢复血容量、静注肾上腺素和其他急救药物;
·眼科医生在实施检查中要密切监测患者,检查结束后至少监测30分钟;
·注射针管(静脉通路)至少保留5分钟,一旦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治疗;
·此外,若发现患者后发生超敏反应的风险,但认为其仍然需要进行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建议在具有心肺复苏仪器和专业医护人员的治疗场所进行。
6、静脉注射时应避免药液外渗,防止因荧光素溶液碱性高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荧光素溶液外渗可发生如下并发症:皮肤坏死脱落、浅层静脉炎、皮下肉芽肿、肘前区域的中毒性神经炎。因荧光素溶液外渗所致的并发症会引起手臂长达数小时的剧烈疼痛。如果出现明显的药液外渗情况,应及时停止注射,采取措施治疗损伤组织,解除疼痛。
7、通常静脉注射后前几分钟内可能发生恶心和/或呕吐以及胃肠道不适。这些反应通常在10分钟内减弱。8、一旦开瓶必须立即使用。
- 【存放条件】:
- 2-25℃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