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注射用丙戊酸钠
【药品名称】:
注射用丙戊酸钠
【药品编码】:
Y00000001617
【适 应 症】:

本品用于治疗癫痫,在成人和儿童中,当暂时不能服用口服剂型时,用于替代口服剂型。

【药品规格】:
0.4g
【用法用量】:

用于临时替代时(例如等待手术时):末次口服给药4至6小时后静脉给药,本品静脉注射剂溶于0.9%生理盐水,或持续静脉滴注超过24小时,或在最大剂量范围内(通常平均剂量20-30mg/kg/日),每日分4次静脉滴注,每次时间需超过一小时。
需要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时: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超过5分钟;然后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使血浆丙戊酸钠浓度达到75mg/L,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静滴速度。
一旦停止静滴,需要立刻口服给药,以补充有效成份。口服剂量可以用以前的剂量或调整后的剂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注射最初几分钟,会有恶心和眩晕,但几分钟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2、重复注射可能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3、有少数胰腺炎的病例报告,需要停药治疗,有时这种情况是致命的。
4、肝功能异常。
5、致畸危险。
6、极少数病例可能出现可逆性帕金森氏综合症。
7、一些病人在开始治疗时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和胃痛),不需要停药,几天内会减轻,无需停药。
8、实验室肝功能检查,经常发现孤立的和中等程度的高氨血症而无肝功能的改变,特别是多药合用的病人,不需要停药治疗。还有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高氨血症(可以导致昏迷)的报告,因此需要注意观察。
9、一过性的和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有报告,如脱发,轻度震颤和嗜睡。
10、有剂量依赖的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告,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无临床影响。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如果血小板水平和病人的癫痫情况允许,减少丙戊酸钠用量,多数会缓解。
11、大剂量应用时,有病例报告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或凝血时间延长,一般无临床影响。丙戊酸钠对血小板聚集二期有抑制作用。少数病例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也有少数凡科尼综合征病例的报告。
12、有持续皮疹的病例报告,极少数病例出现Lyell’s综合症、Stevens Johnson综合症和多形红细胞。
13、极少数病例出现肾功能紊乱。
14、体重增加,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律。

【禁忌】:

1.对丙戊酸钠过敏或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 
2.急、慢性肝炎;个人或家族有严重肝炎史,尤其是与药物有关的严重肝炎史。 
3.肝卟啉病。 
4.合用甲氟喹。

【注意事项】:

1. 警告
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时,除了一些特定癫痫类型会出现自发变化外,极少数病例还会出现新的癫痫发作频率或新的癫痫发作类型。应主要警惕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及药代动力学的改变,毒性反应,或药物过量。
2.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
应严格应用静脉给药途径,不可肌肉注射。
3.肝功能衰竭
发生条件:极少数病例报告出现肝功能衰竭,有时是致命的。患有严重癫痫的新生儿和3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与大脑病变,智力低下和/或代谢和基因遗传疾病有关的病人,这种危险性最大。3岁以上的儿童其发病率明显下降并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临床症状: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医生要特别注意黄疸的出现,特别是高危病人。出现非特异性症状,通常突然出现不适,例如:无力、厌食、虚脱、嗜睡,有时伴有反复呕吐和腹痛;或患者虽经正确治疗,癫痫发作还是反复发生。如果病人是儿童,需要事先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出现以上症状,要通知他的医生。
检查:在开始治疗的最初6个月,定期监测肝功能。在普通的实验室检查中,反映蛋白质合成的检查最关键,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一旦确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特别是伴有其他检查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明显减少,胆红素水平增高,转氨酶增高),医生应停止本品治疗(如果合并使用水杨酸制剂,也应停用,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代谢途径)。
4.胰腺炎
有少数特殊的胰腺炎病例报告,在一些病人甚至是致命的。这个并发症在所有的年龄组,及整个治疗周期都可以出现,特别是幼儿。预后不好的胰腺炎一般出现在幼儿或有严重癫痫或脑病或服用多种抗惊厥药的病人。胰腺炎的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结果是致命的。
5.其它注意事项
治疗前要作肝功能检查,治疗最初的6个月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特别是高危病人。
需要强调的是,与大多数抗癫痫药一样,此药会引起单独发生的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特别是在治疗的初期,但无临床症状。在这在情况下,建议对这些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需调整剂量并重复检查。
3岁以下儿童,在经过评估其治疗效果和肝损害及胰腺炎的危险性后,建议单独使用本品进行治疗。在开始治疗或手术前,以及出现自发性血肿或出血时,建议先进行血液学实验室检查(

【存放条件】:
遮光,密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