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甲泼尼龙片
【药品名称】:
甲泼尼龙片
【药品编码】:
Y00000001569
【适 应 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
甲泼尼龙片可用于以下情况:
非内分泌失调症
1.风湿性疾病
作为辅助疗法短期使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或危重期),用于:
银屑病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低剂量维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或亚急性滑囊炎

【药品规格】:
4mg
【用法用量】:

根据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甲泼尼龙片的初始剂量可在每天4mg到48mg之间调整。症状较轻者,通常给予较低剂量即可;某些患者则可能需要较高的初始剂量。临床上需要用较高剂量治疗的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200mg/天)、脑水肿(200-1000mg/天)和器官移植(可达7mg/kg/天)。若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治疗后未见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应停用甲泼尼龙片而改用其它合适的治疗方法。若经过长期治疗后需停药时,建议逐量递减,而不能突然撤药。当临床症状出现好转,应在适当的时段内逐量递减初始剂量,直至能维持已有的临床效果的最低剂量,此剂量即为最佳维持剂量。医师还应注意对药物剂量作持续的监测,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病情减轻或加重导致临床表现改变
患者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患者遇到与正在治疗的疾病无关的应激状况
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加大甲泼尼龙片的剂量。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剂量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治疗的疾病和患者的反应作个体化调整。
隔日疗法(ADT)
隔日疗法是一种服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即指在隔日早晨一次性给予两天的皮质类固醇总量。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旨在为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提供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某些不良反应,例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类柯兴氏综合征、皮质激素撤药症状和对儿童生长的抑制。

【不良反应】:

可能会观察到全身不良反应。尽管在很短期的治疗中极少发生,但仍应细心随访。这是类固醇疗法随访工作的一部分,并非仅限于某一特殊药品。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能的不良反应为: 感染和侵染:
掩盖感染(的症状)、嵌在感染发作。机会性感染,滑膜炎↑。 ↑腹膜炎可能是穿孔,梗阻或胰腺炎等胃肠系统疾病的主要体征或症状(参见【注意事项】)。

免疫系统异常: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和过敏样反应)、皮试反应抑制。

内分泌系统异常:
出现类库欣状态,垂体功能减退症,类固醇停药综合征
干扰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特别是收到压力时,改变儿童的生长。

代谢和营养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钠潴留、液体潴留、低钾性碱中毒、葡萄糖耐量下降、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需求增大、血脂异常、食欲增加(可导致体重增加)。相对于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合成的衍生物(如甲泼尼龙)较少发生眼皮是激素作用,限钠、补钾的饮食可能是必要的。硬膜外脂肪过多症。脂肪过多症。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
白细胞增多。

精神异常:
情感障碍(包括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欣快、心理依赖、自杀意念)、精神异常(包括躁狂、妄想、幻觉、精神分裂症[加重])、意识模糊状态、精神障碍、焦虑、人格改变、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失眠、易激惹。

神经系统异常:

颅内压增高(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良性颅高压]、惊厥、健忘、认知障碍、眩晕、头痛。

眼部异常:

眼球突出、后囊下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物模糊(参阅【注意事项】)(频率不详)。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青光眼(可能累及视神经),并增加眼部继发真菌或病毒感染的机会。为防止角膜穿孔,糖皮质激素应慎用于眼部单纯疱疹患者。

心脏异常

易感人群中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肌破裂、心律失常高剂量引起的心动过速。

血管异常:

【禁忌】:

·全身性霉菌感染
·已知对甲泼尼龙片,甲泼尼龙或任何一种辅料(参见【成份】)有过敏史的患者。
禁止对正在接受皮质类固醇类免疫抑制剂量治疗的患者使用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相对禁忌症
特殊危险人群:
对属于下列特殊危险人群的患者应采取严密的医疗监护并应尽可能缩短疗程(同时参阅【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儿童;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有精神病史者;有明显症状的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或有明显症状的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波及眼部的疱疹及带状疱疹。

【注意事项】:

特殊危险人群:
对属下列特殊危险人群的患者应采取严密的医疗监护并尽可能缩短疗程。
-儿童:应密切观察长期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婴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每天分次给予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儿童生长,这种治疗只可用于非常严重的病情。隔日疗法通常可避免或减少这一副作用。进行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婴儿和儿童有颅内压增高的特殊风险。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胰腺炎。
-老年:建议谨慎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老年人的长期治疗,因为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风险增加,以及水潴留的风险增加,并因而可能引起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引发潜在的糖尿病或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
-高血压病患者:使动脉高血压病情恶化

-有精神病史患者:已有的情绪不稳和精神病倾向可能会因服用皮质固醇而加重。
  免疫抑制剂作用/感染易感性增高

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掩盖感染的一些症状,而且在皮质类固醇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感染。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减弱抵抗力而无法使感染局限化。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由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或蠕虫生物体的任何一种病原体引发的感染,可能与皮质类固醇的单独使用或者它与其它影响细胞或体液免疫、或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有关系。这些感染可能是轻度的,但也可以是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随着皮质类固醇剂量

【存放条件】:
密闭,15℃~25℃保存。